全文长 3000 字通牛网,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
《孙子兵法》有云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。”教育管理如行军打仗,千头万绪中若想辟出坦途,必以“凡事有目标、件件有结果、事事有反馈”为纲。
这绝非空洞的口号,而是历经千年沉淀的闭环管理智慧,是将教育理想熔铸为育人实效的操作系统。从古之书院因材施教的实践,到今之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探索,闭环思维始终是教育者破局的密钥——它让团队告别“瞎忙”的混沌,走向“善战”的清明。
凡事有目标:以灯塔照亮航程
目标是团队的北斗星。王阳明在《传习录》中言: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教育管理中,模糊的目标如同没有舵的船,纵有千军万马,终会在迷雾中触礁。
1.明确性:靶心对准十环
教育目标的明确性,正在于拒绝“差不多”的敷衍,追求“可落地”的精准。每个目标都像射箭的靶心,既有十\"的核心,也有靶圈的边界。反观有些学校,将“提升教学质量”挂在嘴边却无具体指标,最终沦为空谈。正如匠人雕琢玉器,需在方寸间见天地,目标唯有具体到做什么、怎么做、做到什么程度,方能让团队锚定方向。
2.关联性:齿轮咬合方能转动
《孙子兵法》强调“上下同欲者胜”,目标体系的关联性,恰是上下同欲的保证。各部门目标如钟表齿轮,唯有齿轮咬合,才能让学校这台大机器高效运转。这恰如足球队的配合:前锋的进球目标需依赖中场的传球精度,后卫的防守目标要保障门将的扑救空间。
3.激励性:让目标成为跳摘的果实
商鞅变法以“军功爵制”点燃秦军斗志,教育目标的激励性,正在于让努力与回报形成可见的因果。让努力有痕迹,成长有奖励,让目标从压垮人的石头,变成踮脚可及的果子。而有些学校,将奉献精神挂在嘴边却无实质激励,正如古人所言“画饼不能充饥”,久而久之,团队便会失去冲锋的动力。
4.挑战性:在淬炼中破茧成蝶
目标的价值通牛网,在于让团队在“跳一跳”中突破潜能。这恰如铁匠淬火:若总用5公斤的锤,练不出能抡15公斤锤的臂力;适度的挑战不是刁难,而是让团队在“拉伸区”中生长,避免在“舒适区”里沉沦。
事事有反馈:以明镜照见真章
反馈是管理的指南针。《荀子·劝学》言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”没有反馈的团队,如同蒙眼前行的人,即便偏离方向也浑然不觉。
1.及时性:趁热打铁正当时
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,听闻百姓怨声“官仓硕鼠肥”,次日便微服查访,三日即整改漕运弊端。这种敏锐,正是反馈的要义。某小学的推门听课制度便深得此道:校长听完课,当日必与教师沟通,优点当面肯定,不足当场探讨。青年教师小李在语文课上过于依赖PPT,校长课后立即建议:“下次可尝试前10分钟脱稿讲解,让学生聚焦你的表达而非屏幕。”小李次日调整后,课堂互动明显提升。反观有些学校,若学期末才反馈“某教师课堂管理松散”,此时问题已固化三个月,纠正成本陡增。正如炒菜需适时尝味,盐少了及时添,糖多了赶紧加;反馈若错过了“最佳窗口期”,便会失去纠偏的价值。
2.全面性:既指瑕亦彰瑜
《尚书》云:“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。”全面的反馈,应如木匠量木,既看直度也观纹理。某校长在教学检查中发现,赵教师板书工整如印刷体,但课堂互动不足。他这样反馈:“你的板书是全校范本,学生记笔记效率特别高(肯定);如果能在讲解公式时,多问一句谁有不同解法,让学生多说多练(建议),课堂会更生动(愿景)。”这种“三明治式反馈”,让赵老师既保住了自信,又明确了改进方向。而有些管理者要么“只骂不夸”,把教师批成缩头乌龟;要么“只夸不骂”,让团队飘成断线风筝。正如中医辨证施治,既要诊脉也要望气,全面反馈才能标本兼治。
3.重点性:牵牛要牵牛鼻子
扁鹊见蔡桓公,不言“您气色不佳”的泛泛之谈,直指“君有疾在腠理”的要害。反馈的智慧,正在于抓关键、破瓶颈。恰如管理学中的“二八定律”:80%的问题源于20%的核心症结。反馈若沦为流水账,团队便会在细枝末节中消耗精力,唯有抓住“牛鼻子”,才能以少胜多。
4.建设性: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
陶行知任晓庄师范校长时,见学生在田间劳动效率低下,不说“你们太懒”,而是带着大家画劳作分工图:谁浇水、谁锄草、谁记录生长数据,分工明确后效率翻倍。这种“指出问题+给出方案”的反馈,才是建设性的真谛。若只会说“这不对”、“那不行”\",却拿不出改进办法,正如古语所言“医不自治”,这样的反馈不过是发泄情绪,而非解决问题。
件件有结果:以匠心铸就品质
结果是管理的落脚点。《考工记》强调“审曲面势,以饬五材,以辨民器”通牛网,教育管理的结果,不是“做了什么”的过程,而是“做成了什么”的实效。
1.结果导向:先瞄准靶心再拉弓
射箭需先定靶心,再调姿势——结果导向的核心,是以终为始的倒推思维。我校推进“书香校园”建设,没有盲目开展“读书月”活动,而是先明确结果:三年内,学生人均年阅读量达50本,80%能写出300字书评。为达成目标,校长倒推过程:每日晨读15分钟(保障阅读时间),每月开展“好书推荐会”(激发兴趣),亲子共读打卡(延伸至家庭),教师每周上1节“阅读方法课”(教给技巧)。三年后,我校学生阅读素养跃居全街道第一,证明了“先定结果再找路径”的智慧。
2.掌控进度:把大目标拆成铺路石
老子曰: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”大目标若不拆分,便会沦为遥不可及的空想。大目标拆成小目标,校长每周查看进度表,如同登山者对照海拔仪,始终清楚“已走多远、还差多远”。这种“大目标拆小,小目标定时”的方法,让团队在稳步推进中积累信心,避免了临近验收才突击的慌乱。
3.现场指导:纸上得来终觉浅
魏书生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时,坚持每周听3节课,他说:“课堂是教育的现场,问题在现场,答案也在现场。”现场指导的价值,正在于跳出报表看真实这恰如将军亲临前线。地图上的高地,可能是实地的沼泽;报表上的数据,或许藏着未说的苦衷。管理者唯有脚沾泥土,才能摸到问题的脉搏。
4.及时纠偏:船到中流浪更急
《盐铁论》云: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”再完美的计划,执行中也会偏离航道,纠偏是结果可控的关键。某小学推行“小组合作学习”,初期发现:优等生垄断发言,后进生沦为看客。校长没有否定模式,而是及时调整:每组设记录员、发言人、补充员三个角色,轮流担任;教师备课时需设计分层问题,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。调整后,课堂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。纠偏不是否定过去,而是在动态平衡中逼近目标。如同航船遇风浪,微调航向才能抵达彼岸。
《学记》有云:“君子之教,喻也。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”教育管理的至高境界,是让“目标-结果-反馈”形成自我迭代的闭环。当目标如北斗指引方向,团队便不会在迷雾中打转;当反馈似明镜照见得失,错误便不会在沉默中发酵;当结果若标尺丈量实效,努力便不会在虚无中消耗。
愿每位校长都能执此“三板斧”,在教育的田野上,既种得下当下的庄稼,也育得出未来的森林。
作者:高振荣
单位:山东省嘉祥县卧龙山街道明德小学副校长
中共党员、中小学高级教师
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教师报》《小学教学参考》、《当代班主任》、《甘肃教育报》《小学数学教育》《河南经济报科教周刊》《德育报》《数理报》《师者》公开发表文章或论文,指导学生在《智力数学》、《当代小学生》《数学小灵通》《中国教育报.美好少年》发表文章。
校长派投稿邮箱:xzpxzzk@163.com
中央发文整治形式主义,教育该如何为教师减负
北大招生竟现空档,选大学的逻辑,正在被现实改写…
暑期过半,教师新学期备课做好这7件事就够了
拒做“三拍”型校长
来源|作者投稿
编辑|智库君
说明|校长派尊重原创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若侵权,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。
我们在一起,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!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